“其中,唐代时期,青花初始,烧制工艺并不成熟。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器,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这个时代的器型,均以小件为主。分别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

    “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唐顺细细讲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不仅霍元伟听得津津有味,旁边的章立宝、谢高秋、乔三爷和龙七哥都是认真聆听,一副专心受教的样子,不敢打搅。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宋代时期,鲜少烧制。这一点,从如今国内出土的宋青花数量,可以大致推断。”

    “迄今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977年。”

    “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

    唐顺细细讲述,谆谆教诲,肃然认真的样子,尽显严师风范。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

    “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

    “浙省本地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因此,这些宋青花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说到这里,唐顺停歇了下,缓了口气,才接着讲述。

    “相较之唐宋时期的粗制,真正成熟的青花瓷是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元青花瓷器的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

    “其中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长篇大论之间,唐顺的嗓子都是略微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