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平了呢?”

    “他俩这次的答案,明显有差异啊!”

    申功华的宣布落下,观众席有人提出了质疑。

    “对呀!怎么回事啊?”

    霍元伟也是站了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

    申功华无语凝噎,沉默不言。

    唐顺和穆子枫对视一眼,穆子枫笑道:“唐老板学识渊博,不如,请唐老板为大家伙解解惑吧?”

    唐顺见状,没有推拒。

    他转过身,面向观众席,拿起了那枚端砚,道:“据《吴门补乘》等书记载,顾二娘本姓邹,嫁到世代以治砚为业的顾家。”

    “她的公公是顺治年间姑苏城里有名的制砚高手顾德麟,号称顾道人。其制砚技艺高超,镌镂精细,制砚作风‘自然古雅’,因而在当时‘名重于世‘。”

    “顾德麟死后,制砚技艺传给了顾二娘的丈夫。可是她丈夫不寿早逝,于是顾二娘便继承了制砚这门手艺。”

    “顾二娘心灵手巧,又肯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制砚技艺,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其为人亲切,人们都叫她‘顾亲娘’,称她制作的砚台为‘老亲娘砚‘。”

    说到这里,唐顺翻转砚台,指着砚台侧面的题款道:“这个题款,是特制的,是顾二娘为十砚老人亲自特制的证据。”

    “十砚老人,本名黄任,1683年一1768生人。字于莘,又字莘田,因喜藏砚,自号十砚老人、十砚翁。是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砚台收藏家。”

    “至于这个‘十砚轩’,便是十砚老人黄任所建。十砚老人嗜砚成癖,他罢官回老家时将仅有的2000两买了十方古砚,并盖了座房子珍藏。后便将这栋房子,取名为‘十砚轩’,并自号为‘十砚老人’。”

    讲述了题款的由来,唐顺便是放下了砚台,随即接着笑道:“有关十砚老人和顾亲娘的关系,说来也是有趣。”

    “十砚老人曾在端州做官时,曾得到一块好砚石料,为了找一位制琢砚台的高手,将石料在身边藏了十多年。”

    “后来打听到苏州有位制砚高手顾二娘,便从闽省永福千里迢迢携石料赶到苏州。顾二娘见十砚老人这样诚心,石料也的确是块好料,就高兴地为他制琢了一方精美的砚台。”

    “十砚老人十分感激,当即写下了一首题为《赠顾二娘》的诗,刻于砚背阴。便就是这首‘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这首诗,是十砚老人和顾二娘之间友情的见证,也是这枚端砚的来历背景的最佳佐证。”

    “至于这枚端砚的真伪判断,就很简单了。”

    说着话,唐顺拿着端砚,朝着墨池内哈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