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不过是个什长罢了,这样的军职,也不可能参与什么军事机密。不过,他的讲述和青州军探明的情报🗒🛀结合起来,倒是可以印证一些东西,一些青州军高层一直在怀疑,却无法确认的东西——袁绍的后勤也出现问题了。

    乏粮,这是乱世中永恒的🊝主题,战👐🇼乱对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的同时,还加剧了消耗,入不🚱🗌敷出是应有之义。

    而粮草供应,对战争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单就历史上,三国时代🆗🏨🜥的🊝诸多战役中,粮食对战争的影响,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最出名的🍣🉺🌔就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突袭了袁绍的粮仓——乌巢,从而奠定了🚄战争的胜利。持续性最强的则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除了第🝢一次是被张颌破了介亭,战略上有了不得不退的理由之外,其余的几次,几乎每次退兵都是因为乏粮。

    此外,还有吕布和曹操的东郡之争,公孙瓒和袁绍的河北之争,最后失败的,都是后勤供应存在🆔问🊐🏝🛁题,但武力更强势的一方。

    王羽在连战连捷的情况下,采取了回避敌军锋芒🖔💙💕,诱🕼敌深入的策略,同样也是出于田丰的提醒,以及对后勤供应的担忧,同样的原因。

    青州后勤压力大,但冀州就会轻松吗?

    在战火几乎席卷了冀州全境的背景👐🇼下,虽然冀州仓储丰厚,但从界桥之战开始,先后动员了近二十万军力的袁绍,又岂能一点压力都没有?

    青州方面不确定的⛑,只是袁🞖🔌绍的后勤压🋆🗄🙁力到底有多大而已。

    现在,通过李😇⚶🕼响的讲🆄🍃🅞述,真相一点点浮出了水面。

    袁军的后勤压力由来已久,而且不是因为冀州的仓储量不足🔘,而是因为袁军的作战重心一直在反复变更。

    河北大战正式开打前,袁绍居于守势。他🎆🎷一方面要做好正面决战的准备,另一方面还要在后方囤积重兵,防备公孙瓒轻骑迂回,横施突袭。所以,当时冀州钱粮除了例行的送往邺城之外,也在向各🉢🈽郡⛖🚛🔇的郡城输送,特别是位于前线的几个郡。

    所以,除了🇖😧清河、阳平、安平、邺城之外,剩余的几个郡都只留下了最低限度的钱粮储备和兵员。这也是黑山军出兵后,纵横安平、赵国,无人可挡的主要原因。

    兵寡,战力就弱;⛑粮少,动员能力就差🋆🗄🙁,两者结合,自然就只有被人披靡的份儿了。

    界桥获胜后,为🏛🚰了保持攻势,冀州的储备开始重点向清河、安平输送,以🚄保障麹义的五万大军顺利进兵。

    结果,龙凑之战,五万大军灰飞烟灭,作为后备的张颌也先赢后输,招致了联军的权力反扑,丧失了战斗力,只能困守孤城,青幽联军横扫安平、清河两郡。先🙥前的投入全🅥🈩打了水漂,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袁绍的损失惨重至极。

    其🕛后的战局,也是一直保持着跌宕起伏的节奏。

    从最初的苦守,到其后的四面合围,再变成在清渊决战,后来又改成了以清渊为基地,持久作战,最后则演变成了追击战,袁绍的反🝢攻策略一变再变,战略重心和屯粮之所,自然也随之变化。

    而屯粮这种事,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几项策略当中的战略重心都不一样,屯粮之地自然也不尽相同。袁绍之所以在清渊没有找到战机后,就将策略改成了相持作战,除了颜良败亡的打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粮草供🏉应上出现了困难。

    在冷兵器时代,很少有人有意愿和能力发动远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粮草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所谓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若单靠民夫背,一人背六斗,也就是差不多💉🐂☮六十到八十斤的粮食,民夫每天吃两斗,顶多也只能走上三十六天。假设运粮队一👭🌂天能走上三十里地,粮尽之时,差不多正好一千里。千里馈粮,到了终点,也就剩个袋底儿了。

    用车马装载效率当然会高很多,不过损耗同样少不了,牛马牲畜吃的可比人多。再考虑到疾病和意外因素造成的减员等影响,以及天气变化对行程的延误,以及民夫运🉼粮抵达后,还要返回,粮食运输对诸侯们来说,是🌵🃠🙋相当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