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恫吓南唐
周军攻下楚州以后,并没有立即南下,而是在这里稍事休整、补充兵力。楚州虽小,但在张彦卿等人的努力下,仍然给周军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让郭荣不得不暂停南下的步伐。
而南唐得到这段时间的喘息机会,紧急调集人马,在天长设立雄州,任命建武军使易文赟担任州长。不过易文赟很快得知了楚州兵败的消息,他偷偷召集众将,对大家说道:“张彦卿素有计谋,郑昭业精通军事,然而就是这两个人坚守的楚州,却在周军面前坚守了不到一个月。咱们雄州兵马没有楚州守军精锐,将士们也没有楚州守军保家卫国的精神,如何能够抵抗周朝大军,不如及早投降,也好保住咱们的荣华富贵!”
众将无一反对,于是易文赟立即派人向周军乞降,得到了周军的宽恕。郭荣立即命令慕容延钊派出一支精锐人马,前往雄州整训当地兵马,并仍然任命易文赟为雄州刺史,所部人马经过整编后留守雄州。除此之外,郭荣还下令减免楚州三年的赋税,并任命官吏,让他们在此招募百姓,重建楚州。
忙完这一切之后,郭荣这才率领御营人马前往扬州巡视。此时扬州被唐军放弃,所有军民全部被迫撤离,本地可谓是满目萧条、毫无生机。
郭荣感慨良久,特命人在扬州旧城东南角上重新修建一所小城池,命令士兵们据险而守,防备唐军的反击。
正当郭荣满腹惆怅的时候,他接到了黄州刺史司超的捷报,说他与控鹤军节度使一同出兵,打败了舒州军,生擒了南唐任命的舒州刺史施仁望。看到这一捷报,郭荣高兴地从几案后跳了起来,大声喊道:“从此淮右平矣!”
不过郭荣并没有立即南下,相反他的动作却比起过去保守许多,将御营兵马牢牢控制在手中,充当机动力量,对淮河沿线进行了彻底清剿。一些听调不听宣的豪强武装被彻底整编,而那些个时常反复的地方武装更是被彻底清除,当南唐军调集全国兵力沿着长江一线严防死守的时候,郭荣主导的后周却将淮河沿线彻底消化,成为了固有国土。
这一日,郭荣率领近卫部队出巡泰州,隔江遥望南唐国土。见江面上有敌舰数十艘,正停泊在江心,与周军隔江对视。
郭荣皱了下眉头,对董遵诲说道:“唐军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又有胆量觊觎江北,此例万万不得开!想必这一支舰队乃是唐军前来试探咱们虚实的棋子,如果咱们不做反应,唐军下一步就会渗透过江,对咱们新占地区进行骚扰!”
董遵诲对郭荣行了一礼,大声请战道:“末将愿率领一千人马南下,击败敌军舰队!”
“好好好!”郭荣连赞三个好字,随即说道:“一千人马太少,朕给你三千人马,去将唐军彻底击溃,并焚烧其水寨,震慑敌军!”
董遵诲立即答应下来,随即率领一支舰队向唐军冲了过去。唐军领军将军观察旗号,见对面乃是“董”字战旗,心中大惊,难道是那匹马敌万军、斩将复夺旗的董遵诲?眼看着周军战舰越冲越紧,远处更有大队人马、艨艟战舰待命出击,唐将不敢迎战,连忙率领所部人马顺流而下、迅速撤离。
唐军这么一走,董遵诲所部再无阻拦,顺利渡过长江,直扑唐军水寨。水寨里的零星唐军人马根本不是周军的对手,被董遵诲率军杀得四散而逃,水寨更是被董遵诲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由此,唐军士气更为低落,士兵们不敢再与周军争锋。
当夜,郭荣便接到董遵诲的奏报,称审问俘虏得知,南唐军在东沛州悄悄集结了数百艘战舰,准备切断周军与吴越之间的联系,避免受到后周与吴越的夹击。
郭荣岂能让南唐军如愿,第二日,郭荣命令都虞侯慕容延钊、右神开统军宋延渥率水陆兵马沿江直下,并在东沛州一带大破唐军,从此江南震动!
趁此良机,郭荣派出许多细作,悄悄混入南唐,用糖果引诱小儿唱童谣“檀来也”。
自古童言无忌,童谣就有着天意的代表,南唐百姓听到耳中,心中很是差异,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许多人占卜问道,却始终得不到答案。而周军东进之后,先锋骑兵大多唱着蕃歌,南唐百姓恍然大悟,更对周军有了敬畏,不敢再与抗争。
此时已是后周显德五年,也就是唐主李璟中兴元年(保大十六年),李璟接到了郭荣身处长江北岸的消息,害怕他立即率军南下,可是他自己又羞于取消皇帝的尊号,做后周的臣属。思来想去,李璟就有心传位于弟弟李景遂,让他出面求和。
李景遂也不是傻子,皇帝即便传位于自己,自己也只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所有的权利都会被李璟掌控在手中,自己却要承担与后周媾和的骂名。李景遂马上献上奏章,说自己才能有限,无法引导南唐对抗周军,愿意出镇一方,帮助皇兄对抗敌军。
李璟暗骂一声小狐狸,只能够顺势任命李景遂为晋王,兼任江南西道兵马元帅;为安定政局,李璟还任命齐王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兼任润州大都督。同时,李璟立皇子燕王李弘冀为太子,参知政事,并派出枢密使陈觉,携带奏章觐见郭荣,进献贡品,并说明自己将传位于太子、去除帝号,希望郭荣能够谅解自己先前的冒犯,收兵北返。
陈觉来到周军帐中,并没有得到皇帝的立即接见。相反,郭荣命令董遵诲率领一众亲兵,引导陈觉参观周军的威武之师,参观那如山的投石车方阵,参观那如林的长矛锐士。尤其是当陈觉看到周军武库中堆得满满的军械物资、看到粮库中垛得高高的粮食后,心中更是担忧,对周军南下充满了惧怕。
此时,郭荣才正式接见陈觉。陈觉在献上李璟的求和书信后恭敬地站在一侧,态度极为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