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知青名叫何启明,女知青名叫孙兰,这两位知青班上的小孩也是见过的,是以没有什么陌生感,反而稀稀拉拉的喊老师好。
一年级一班上午只有三节课,语文语文数学,何启明介绍完自己便走了,而孙兰既是一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
在上课前,孙兰先按花名册点名,“胡东强。”
“到。”
……
“宋知涵。”
宋知涵脆生生的应道,“到!”
“宋知妍。”
“到。”宋知妍举手喊到。
两人都不是真小孩,对点名一点都不陌生,村里的小孩大多喊小名,是以孙兰喊大名时多数都慢了半拍,这就把两人显了出来。
等喊到宋承逸时,虽然磕巴了一下,但是也马上反应过来喊了到。
宋家小孩都没有小名,在家都是喊大名的,所以宋承逸反应也很快。
等点完名,就开始挑选班干部了。
孙兰的视线在班里转了一圈,停留在了三小只身上。
三小只位置靠前,宋知涵宋知妍有前世记忆,双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坐的笔直笔直的,宋承逸虽然懵懵懂懂的,但也学着姐姐们这样坐。
其他孩子们要么趴在课桌上,要么懒散地靠在后排的课桌,一下就把三小只显了出来。
而且农村孩子大多黑壮,三小只却白白嫩嫩的,犹如刚出锅的汤圆,夹杂在溢出的芝麻馅里,是以在满屋子里,就这三只特别显眼。
再联系到刚才点名时宋家堂姐妹的突出表现,孙兰将视线收回,一点也不犹豫地点了宋知妍做班长,宋知涵做副班长,就连宋承逸也捞了个学习委员。
等忙完这些就开始正式上课了,宋知涵拿出语文课本摆在课桌上,六十年代的课本不像未来的那样有着彩色的封面,只用白皮包裹,上面是语文两个红色的大字,最上方还印了一段最高指示。
孙兰双手捧起课本,“同学们,我念一遍你们念一遍,最高指示……”
一班的同学们跟着念道,“最高指示……”
“我们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声音稚嫩而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