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合同我都忘了,谷歌其实是隐藏得很深的广告公司啊....”孟繁岐喃喃自语道,世人都觉得谷歌是科技巨头,但它主要收入全靠广告,其余的部分只占不到两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这几个月首要的任务其实应该是推荐和广告算法了。”孟繁岐思忖了一下,谷歌给这方面的分成很高,一两年内达到2-3成,但往后会逐渐稀释,只有前两年给提得多。
倘若孟繁岐现在使用谷歌15-16年比较经典的推荐算法,孟繁岐个人预计给谷歌来带的广告收益提升会在百分之五到十之间,接近百亿美金。
2-3成就是二十多亿美金,两年就是接近五十亿美金,这会是他现阶段能拿到的最恐怖的一笔收入。
谷歌实际上也通过了一些方式来限制孟繁岐的分成,主要是合作者模式,倘若技术成果中有谷歌人员或者其他人员的参与,孟繁岐的贡献度要被稀释。
比如说,如果该推荐算法是由他和谷歌四位员工一起完成,那即便他处于主导地位,可能最后也只统计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的贡献度。
而其他人又没有分成合约,并无分成的权利,二十亿的分成就直接变成了五六亿左右。
这种技术的推出,往往团队超过十几人二十人都是很可能的,分到孟繁岐这里甚至可能只剩下大几千万美金,资本家的一手好算盘。
只可惜谷歌怎么也没有想到,孟繁岐绝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合作者协助。
成本节约类型的技术突破,分成的方式也类似,可以按3成抽一年。
科技公司的成熟技术迭代很快,时间久了之后技术效果会不好计算,因此普遍给出的分成期限都比较短。
不过好在比例不低,并且来得快,孟繁岐还是相当满意的。
而有关目前不能变现的技术,则是长期分成的形式,分成的比例可能更低一些,但也看该技术在盈利中所占的比重。
总体来说孟繁岐其实已经相当满意了,因为谷歌针对他所做的一些操作都是他完全不担心的。
比如用合作者来稀释技术的贡献比重。
再比如不能变现的技术长期分成,如果你研发的技术最后不赚钱,那就一分钱都没得。
可孟繁岐偏偏又知道哪些技术反响最好,来钱最多。
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拿捏住了。
这日下午,孟繁岐终于在韩辞的帮助之下,把现在的合同给彻底看完了两遍。
按照这个分成的比例,孟繁岐有信心在2014年一年,直接薅走谷歌至少二十亿美金。
这比谷歌原本开出的两千万美金两年的签字费可高出实在太多了。
对赌式的分成合约魅力就在于此,而即便是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是没法在对赌中胜过重生人士的。
只可惜,孟繁岐仍旧不满足,换了前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看到这份合同,他一定二话不说,直接就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