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举人,朝廷没授田?”解缙再看那考生,袖子都磨毛边了,手中的笔显然也是用了许久,毛都有些不齐。

    “沈阳卫都是军田...!”那考生苦笑道。

    “也是,那些丘八才不管你是不是举人!”解缙摇头。

    他猛的想起一件事,辽东那边秀才举人本就少,前几年有个举人闹着要朝廷本该授予的田地,结果被卫所的丘八冲进家,之家把那举人掉在了大树上,差点出了人命!

    “怪不得皇上顶着莫大的压力,裁撤九边屯田之兵!”

    解缙心中再叹,然后又扫了一眼那考生的卷子,迈步向前。

    ~~

    走着走着,他忽然听到声音。

    扭头一看,一个考生在嚼着煎饼。

    “你是山东人士?”解缙问道。

    “回学士,晚生是山东聊城人!”那考生赶紧起身道。

    “坐坐!”解缙看看他,“山东一省的学子都罢考了,你是没参与?”

    “学生根本没参与那事!学生读圣贤书怎能和朝廷大政相抗?”那考生低声道。

    “嗯!你明事理!”解缙点点头,又道,“读书人没特权这事,你怎么看?”

    “读书,一是为了开启心智,使人知礼仪明道理!”那考生马上回道,“二是为了家国天下,出仕做官!至于特权事,学生说白了,朝廷给是朝廷的恩典,不给则是朝廷的本分!为官就有俸禄,有功名则给米粮,若再想奢望其他,也有悖于圣人教化!”

    “嗯,说得好!”解缙点头,笑道,“难得!”

    “学士谬赞,学生惭愧!”那考生说着,沉吟道,“其实学生和洪武三十一年状元韩公乃是同乡,以韩公为榜样....”

    忽然,解缙猛的皱眉。

    这考生口中的韩公,应该就是如今官居浙江行省巡查御史,左参政的韩克忠。

    他不禁摇摇头,看都没看那考生的卷子,大踏步离开。

    但没走两步,就在考场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面孔!

    一个是跟皇上还有当初太上皇有过一面之缘的,被南雄侯赵家招了女婿的杨溥。

    另一个则是已经在礼部为官,且本该出使占城的金幼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