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上手接过,这两锭银子足足四十两,各个都是二十两一锭的足银,分量不轻。

    “这是为何?”孙坚眉头一皱,没理解汪县令的意思。

    王友仁在一旁提醒道:“先生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待会您分别送给翰林院钦差刘大人和司礼监副总管张公公。”

    “这特么…哪门子的规矩…我都没去朝堂呢,就这么明目张胆的贪……”

    还不等孙坚抱怨完,此刻翰林院传旨的钦差刘大人与司礼监副总管张公公已经大踏步走上前来了。

    “老奴在这里恭喜孙侍读了。”

    “哈哈,恭喜孙侍读啊。”

    “孙侍读年纪轻轻便得陛下器重,前途无量呐。”

    两个人抱拳寒暄,表面上看上去客客气气,实则等待着孙坚的银子。

    汪县令为官多年,虽官职不大,但清楚这里面的门路,赶忙转头对孙坚道:“孙侍读,下官给您引荐一下,这位是张公公,是京都皇城司礼监的副总管。”

    “司礼监呢是我大乾十二监之一,负责掌印、秉笔、随堂、刑名和内廷礼仪。”

    “这位是刘大人,是翰林院学士兼编修,也是这次起草诏书和传达圣旨的提名钦差。”

    孙坚对着二人齐齐拱手问好,寒暄了几句日后多多照应,多多提携的话后,便把刚刚汪县令提前为他准备的锭银分别塞到了张公公和刘大人的手中。

    二人假意推辞一番,客套了几句,最后还都双双收入怀中。

    “孙侍读太客气了,那老奴这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是啊,孙侍读一看就是大才之人,陛下钦点的眼光真不错啊,日后朝堂之上,定会为孙侍读多多照应。”

    客套的话谁都会说,孙坚自然也不例外。

    就这么推拉了一会后,孙坚朗声道:“二位大人可否稍后片刻,容孙某交代一下家中事宜,安顿好后,我们就即刻随队起程可否?”

    按正常流程来说,委任圣旨传达到以后,简单收拾一下就必须要即刻起程,中途不能多做耽搁,就要回京谢恩。

    但张公公和刘大人刚才收了孙坚的二十锭银两,自然会给予孙坚一个通融的时间。

    “好,孙侍读尽快就行。”

    “不妨事不妨事,只要不是太晚就行。”

    孙坚也借坡下驴,“辛苦二位了,路程劳顿,千般不易,您二位稍作歇息,待我将家中事宜稍作安排,这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