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闻言脸色顿时一沉。
荀况有两个徒弟,一是韩国公子韩非,二则是如今的秦国丞相李斯。
论出生论能力韩非都在李斯之上。
以儒家的操守,荀况能培养两个出色的弟子,他们二人互相帮扶,儒家定然能够兴旺,也不枉自己一生的细心教导。
可他没想到,纵横家的命运居然有一天会降临在儒家身上。
先行出师的李斯因为家境贫寒,在韩国难以容身,只能投奔秦国,最后在文信侯吕不韦的府上当刀笔吏。而他的师兄韩非回到韩国之后,想要扭转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却苦苦挣扎无法改变。最终一怒之下,创办了流沙组织。
而李斯也随着才华慢慢被嬴政发觉从而步入了秦国的庙堂。
嬴政向他询问天下人才,他便推荐了自己的同门韩非。
此刻的韩非正和郑国等人筹划疲秦的策略,听闻李斯召唤,便与郑国一同出使,却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坊间都在传,是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在嬴政面前进谗言最终害死了他。
荀况虽然不知道实情,但也在这个事情发生后写信给李斯,向他询问真实情况。
但一连三份书信都是了无音讯。
荀况就明白了一切,从那之后,他便将儒家掌门的位置传给了伏念,自己名义上是闭关,实则是难掩对弟子韩非的思念之情。
如今,嬴政再次投来橄榄枝,意图拉拢整个儒家加入他的麾下。
荀况虽然也清楚,这是儒家重新归于一统壮大的好机会。
但他也害怕,若是儒家弟子皆归于嬴政麾下,日后必然会出现各派较量的情况。
一旦其他学派有人成功入主庙堂,则儒家弟子就会处在不利之中。
到那时他们的安全谁来保证?
“前辈的考虑我明白,但您的顾虑纯属多余了。若是儒家弟子都得提防的话,那名家、杂家、纵横家的弟子又该如何?故而,我在和陛下商议的时候,也提前做好了构思,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什么构思?”
“物尽其类,人尽其才,分门别类,从中择优。”
荀况默读了一遍,顿时整个人都神色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儒家教学的思想,这一点荀子有着很高的发言权。但如今,秦国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分门别类和从中择优。